Skip to main content

日本庭園の変遷

飛鳥・奈良時代園林文化的萌芽和製作方法

日本園林源自對自然的信仰

在古代,人們在自然環境中維持生活,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盡頭和巍然屹立的優美山形抱有憧憬,又對峻崖峭壁和驚濤駭浪心存畏懼。所以時而將周圍的自然物作為神靈的寄托來信仰和崇拜。用巨石打造的神靈下凡的磐座,在被喻為大海的水池中築造的祭祀海神的神島,這些可以被視為是日本園林的起源。

掘池,築島,立石,祭神。日本人心中原本就潛在這種性格傾向,這也成為之後接受從中國傳入的園林文化,並將其發展日本獨特文化的重要因素。

大陸文化的傳入與日本園林的興起

隨著園林文化與佛教文化一起被傳入日本正式開始了園林的建造。據歷史記載,有一名叫路子工的百濟(現代朝鮮半島的一部分)人來到日本,在園林中建造了「吳橋」(帶屋頂的木製橋)和象徵聳立於佛教世界中心的須彌山(しゅみせん)的水池。同時,在神島和神池中也開始架橋,這些逐漸都成為了園林中的重要元素。

奈良時代初顯風雅的園林文化

隨後,人們又發現了突顯貴族文化的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的園林遺跡。例如,在平城京(へいじょうきょう)東院園林等奈良時代的遺址處,可以看到被稱為「曲水」(きょくすい)的蜿蜒細流,用於曲水宴。所謂曲水宴,是將這種S形的流水路線作為舞台,讓酒杯自上游流下,在酒杯通過之前詠誦和歌的宴會,在當時非常盛行。日本的園林文化從平安時代(へいあんじだい)起開始萌芽,並逐步得到發展。

平安時代從寢殿造園林到淨土式園林

遷都平安京後興起的貴族文化

794年,日本天皇遷都至平安京(へいあんきょう)。自此,開始正式書寫日本園林歷史。當時的平安京三面環山,山脊線優美,地形起伏恰到好處,有多條清澈的河流,自然條件優越,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此外,因平安京地下水資源豐富,植物和岩石種類繁多,使得園林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從平安中期開始,寢殿造園林的技術已經成熟,王公貴族們高度的審美意識逐漸產生,正如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的《源氏物語(げんじものがたり)》中描寫的一樣,貴族文化盛極一時。在寢殿前鋪滿白砂,將其作為舉行儀式和例行活動的開闊場所。這一區域被稱作「南庭(なんてい)」或「齋庭(さいてい)」。再在其南面建造大面積的凹形水池,作為貴族們泛龍頭鷁鳥之舟、吟詩奏樂,舉行宴會的場所。另外,從水源處引遣水(細流),經園路蜿蜒流入水池,作為「曲水宴」的場所。

當時,這樣的寢殿造的池泉園林在平安京中隨處可見,但留存至今的僅剩京都的神泉苑(しんせんえん)和嵯峨院(さがいん)遺址大澤池(おおさわのいけ)。

從追求風雅之趣到崇尚淨土極樂

到了平安時代後期,釋迦教逐漸衰落,受「末法思想」的影響,人們開始信奉淨土教,追求極樂往生。貴族們開始將自己的府邸布施給寺院,從追求生前享樂過渡到考慮死後永生。因此,引入描繪有西方極樂世界的曼陀羅(まんだら)的淨土式園林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淨土式園林是以供奉阿彌陀佛(あみだぶつ)為主,將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搬進寢殿造園林中發展而來。正如被叫做西方淨土(さいほうじょうど)一樣,人們一直相信極樂世界在遙遠的西方。所以,淨土式園林的特點是將阿彌陀佛堂(あみだぶつどう)建在園林用地的西側,面向正東方向。在意為佛教七寶(しちほう)(金、銀、琉璃、水晶、珊瑚、赤珠、孔雀石)的蓮花池中心築造大面積島嶼,在島上奏樂,表達對極樂世界的嚮往。另外,阿彌陀佛堂所在的蓮花池的一端為「彼岸(ひがん)」,另一端為「此岸(しがん)」,人們在此岸向彼岸的阿彌陀佛祈求極樂往生。

同時,在這一時期,橘俊綱(たちばな としつな)撰寫了日本最早的造園專著《作庭記(さくていき)》。這本書不僅是平安時代造園技術的集大成,也是作為後代造園啟蒙的重要著作。

info
  • 末法思想: 末法思想是指佛教經過正法、像法、末法三個發展階段,必然走向消亡,佛教徒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深深的憂患意識,精進努力,使佛法久留人間,造福眾生的理論。
  • 曼陀羅: 曼陀羅是佛教語,在佛教中,為了表現佛的徹悟世界而將眾多的佛和菩薩有序地畫在一起的畫像。
  • 佛教七寶: 佛教七寶代表七菩提分,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
  • 彼岸: 彼岸是佛教語,超脫生死的境界。
  • 此岸: 此岸是佛教語,塵世。迷茫與痛苦、輪回轉生的世界。

鎌倉・南北朝時代夢窗疏石和禪宗的表現

夢窗疏石的功成名就和武家掌權時代的園林文化

隨著源賴朝(みなもとの よりとも)在鎌倉(かまくら)設立幕府,國家政權開始由武家掌握,但文化主導權仍在平安朝(へいあんちょう)貴族們的手中。因此,在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初期,即使在隨武家入京而興盛的禪宗寺院內,園林的樣式仍然是傳統的淨土式園林。

這裡必須提及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奠定了自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むろまちじだい)的日本園林基礎的夢窗疏石(むそう そせき)。夢窗疏石是名噪一時的得道高僧,在園林史上也是大放異彩的園林建造師,建造了眾多對後代產生重大影響的名園。以京都西部的西芳寺(さいほうじ)和天龍寺

(てんりゅうじ)為首,岐阜縣多治見市(ぎふけん たじみし)的永保寺(えいほうじ)、神奈川縣鎌倉市(かながわけん かまくらし)的瑞泉寺(ずいせんじ)和山梨縣甲州市(やまなしけん こうしゅうし)的惠林寺(えりんじ)等皆以出自夢窗疏石之手而出名,從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這位偉大的園林藝術家卓越的自然觀和審美意識。

枯山水造園手法的確立

夢窗疏石的造園手法是與禪宗思想密切相關的「殘山剩水」的表現方法,即通過在畫面中留白來營造宏偉壯闊的自然景觀的山水畫法。夢窗疏石將這種表現手法用於造園中,營造並組合幾處小的風景,將其作為自然景色的一部分,並賦予其地形上的變化,使整體構圖協調一致。

特別是在位於西芳寺北邊的洪隱山(こういんざん)處,有一組形態險峻的石組。此石組是之後出現的枯山水(かれさんすい)的原型,應該說是園林史上具有時代意義的一組石組。

走向成熟的書院造和園林樣式的變化

武家掌握政權後,平安時代的寢殿造建築逐漸變成了書院造(しょいんづくり)建築,這也是現在日式建築的基礎。隨著書院造建築的發展和成熟,出現了坐觀式園林樣式。在此之上,隨著禪宗思想的深入,回遊式園林(かいゆうしきていえん)逐漸取代了舟遊式園林(しゅうゆうしきていえん),比起平安時代舟遊的觀賞方式,人們開始傾向於邊步行遊園邊思考的觀賞方式。

室町時代足立文化和枯山水樣式的確立

代表足立文化的兩座名園的誕生

之前提到的由夢窗疏石所造的西芳寺園林,對室町時代的兩處代表性園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兩處園林分別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あしかが よしみつ)建造的鹿苑寺(ろくおんじ)(即通常所說金閣寺(きんかくじ))園林和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あしかが よしまさ)建造的慈照寺(じしょうじ)(即通常所說銀閣寺(ぎんかくじ))園林。

這兩座園林的風格可以說既繼承了自平安時代至鎌倉時代孕育出的傳統美,同時又加入了禪宗形式的造型感。同時,受中國道教影響的神仙蓬萊思想,在以配置中島的水池主的淨土式園林的構思中加入了更多豐富的景觀設計。例如,在水池中配置更多的中島和石島,在護岸處設計更加複雜、富有情趣的石組。

顛覆傳統概念的枯山水樣式的普及

進一步說,這個時代是園林史上的一大轉折點,即出現了一滴水也不需要使用來表現景致的枯山水園林樣式。其中,以京都龍安寺(りょうあんじ)和大德寺(だいとくじ)塔頭大仙院(たちゅうだいせんいん)兩處的園林尤為著名。在此之前園林中必不可少的水池、瀑布、溪流等水的元素被砂石等所代替,園林規模也急劇變小,枯山水可以說是徹底顛覆了傳統概念的造園手法。

由於禪宗思想的興盛,幽靜深邃的寫意表現手法和含蓄的審美情趣逐漸成為主流思想,這也是枯山水園林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枯山水在極有限的空間內,用岩石和沙礫來表現透過禪宗的世界所看到的自然觀,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幅立體山水畫。另外,時值京都的應仁之亂(おうにんのらん),社會動盪不安,經濟蕭條,水利工程建設也不十分到位,導致很難建造大規模的池泉園林。這也是枯山水園林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的造園工作者被稱作「山水河原者(さんすいかわらもの)」。山水河原者在當時社會地位低下,但其中不乏藝術造詣高超之人,他們逐漸集中起來,之後成為足利義政的專屬造園師,形成了「同朋眾(どうほうしゅう)」的藝術組織。銀閣寺的建造者善阿彌(ぜんなみ)也是組織中的一員。

info
  • 山水河原者: 山水河原者是古代在禪僧指導下具體承擔造園工作的園工,因住在京都賀茂川河原而得名。
  • 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1436年1月20日 - 1490年1月27日),法名慈照院喜山道慶,是室町時代中期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
  • 同朋眾: 同朋眾是室町時代起在將軍身邊負責藝能、茶事和雜役的近侍。

安土桃山時代絢爛的園林和茶庭的誕生

戰國大名庭園所剩無幾

安土桃山時代(あづちももやまじだい),通常是指從1573年室町幕府宣告滅亡到1600年關原之戰。在這短短的28年裡,日本的政治、社會、經濟體制實現了巨大的變革,日本園林文化也深受影響。例如,艱難渡過了以下剋上(げんしゅうげ)の戰國時代的掌權者們,在平定了自己的領地後,開始建造富麗堂皇的宮宇園林,意向本國國民和敵國誇耀自身的實力。但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的戰亂,現存的戰國大名庭園屈指可數,寥寥無幾。其中,福井縣一乘谷(ふくいけん いちじょうだに)的朝倉氏庭園(あさくらし ていえん)和滋賀縣高島市(しがけん たかしまし)的朽木氏庭園(くつきし ていえん)是了解當時的戰國大名庭園的珍貴遺跡。

建於安土桃山時代初期的園林是大名武將的權利象徵,所以富麗堂皇、極盡奢華是其顯著特點。醍醐寺(だいごじ)三寶院(さんぼういん)園林由豐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於晚年親自指揮所建,園中名石數量眾多,極盡奢華。

茶道的成就和露地(茶庭)的確立

在這一時期,貨幣經濟也得以迅速發展,以堺商人(さかいしょうにん)為首的豪商開始擴大影響。茶道(さどう)開始在堺商人中流行起來,並集大成於原為堺商人的千利休(せんの りきゅう)。於是,出現了作為通往市中隱居之處的草庵茶室的幽靜深邃的露地(ろじ)(

茶庭)的園林樣式。茶庭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重視求道精神。在茶庭內,設置用於步行的飛石、淨化身心的蹲踞(つくばい)和石燈籠(いしどうろう)。整個茶庭重在表現侘(わび)、寂(さび)的深山幽谷之景。現在已成為日本園林的構成要素的飛石、蹲踞和石燈籠也是源於茶庭。

祈求長生不老的鶴龜蓬萊園林也開始得到普及

將由中國傳入的神仙蓬萊(ほうらい)思想和日本自古就有的神仙思想相結合,祈求長生不老的鶴龜蓬萊(かくきほうらい)一直都是日本園林的造園主旨之一。從這一時期起,表現鶴龜蓬萊的石組開始流行於書院造園林中。其中以建造於江戶時代(えどじだい)的金地院(こんちいん)園林最為著名。

info
  • 以下剋上: 以下剋上在日本,指處低位者趕走居高位者,奪取權力的現象,從南北朝(なんぼくちょう)開始變得突出,至戰國時代(せんごくじだい)發展到頂點。
  • 堺商人: 堺商人主要指堺市擁有勢力的商人,在明代後期中日貿易中出名。

江戶時代離宮園林和大名庭園

風雅壯麗的離宮園林

進入江戶時代後,園林開始在保留原來樣式的基礎上被賦予各種變化。全國各地開始興建大量的園林。京都的桂離宮(かつらりきゅう)和修學院離宮(しゅうがくいんりきゅう)等離宮園林完全可以說是發展至此的園林文化的集大成。整體上來說,離宮園林在保留了平安時代皇家園林的設計理念的同時,也加入了更多複雜多變的景觀設計。

德國建築家布魯諾·陶特(ブルーノ・タウト)在之後訪日時曾對桂離宮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其「美到讓人流淚」。由此,桂離宮聞名於世界。此外,位於比叡山麓(ひえいざんろく)的修學院離宮,由上、中、下三個茶屋構成,園內還有大片山林和水田,占地面積寬闊。特別出名的是,上茶屋的巨大人工池浴龍池(よくりゅうち)和以大型造型植物為主的壯美景觀。

幕藩體制下興建的各地大名庭園

另一方面,因江戶時代建立了「參勤交代」(さんきんこうたい)制度,各藩大名們開始在江戶市內建造大大小小的藩邸(分為「上宅(じょうたく)」、「中宅(ちゅうたく)」和「下宅(かたく)」),並在藩邸內爭相建造大型園林。小石川後樂園(こいしかわこうらくえん)、六義園(りくぎえん)、濱離宮(はまりきゅう)等都是現在被稱作大名庭園的池泉回遊式園林。在水池周圍建有榭(しゃ)和茶棚(ちゃだな)等,在寬闊的構圖中展現出各種各樣的園林樣式和造園手法。每個大名庭園都有主題性,是當時的主題公園。例如,在小石川後樂園中,有仿造全國各地名勝的景物;在六義園中,有用景色來表現和歌的歌枕(うたまくら)等。

大名庭園遍布全國,如金澤的兼六園(けんろくえん)、岡山後樂園(おかやまこうらくえん)、高松的栗林公園(りつりんこうえん)、熊本的水前寺成趣園(すいぜんじじょうしゅえん)等。這些被保留下來的大名庭園現在也是各地的主要景點。江戶時代中後期出版了《筑山庭造傳(ちくざんていぞうでん)》等造園用書,造園開始得到廣泛普及。大小寺院自不必說,園林也開始出現在平民百姓的住宅裡,同時湧現出了一大批園林建造師。

不斷培育出新品種的江戶園藝文化

另外,從元祿時代(げんろくじだい)起,園藝文化也逐漸成熟。隨著200本以上的園藝書籍的問世,園藝師們開始爭相栽培、育種和提供梅、山茶、菊、牡丹、牽牛花、櫻花等植物,平民百姓中也掀起了一股強烈的園藝熱潮。據說,在幕府末期,以到日本採集植物標本的植物獵人為首的西方人皆驚歎於當時花的種類之多。花的壽命短暫,我們只能通過現在的花卉品種來了解當時的栽培情況,想必江戶時代的日本園林中也栽植了種類繁多的園藝花卉吧。

info
  • 幕藩體制: 幕藩體制是17世紀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建立的由幕府和藩國共同統治的封建制度。
  • 參勤交代制度 參勤交代制度是讓藩主們輪換地一年住江戶城一年住自己藩的領地,住自己領地時,正妻和嗣子需留住江戶城。
  • 上宅: 上宅是在江戶的大名平時居住的宅邸,是距離江戶城最近的藩邸。
  • 中宅: 中宅通常作為上宅的會客室。
  • 下宅: 下宅通常是作為園林用的別墅,距離江戶城較遠。

如果有其他内容需要翻译或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告知。